轉載(丁香園腫瘤時間)
轉載僅作觀點分享,版權歸最初的原作者所有
如有侵犯版權,請及時聯系小編
在我國的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中,有 1/3 以上可能攜帶某種基因突變,有相應的靶向藥物可用。 基因檢測一定要全面嗎? 從純醫學的角度來講,對患者的整個突變狀況了解的更深,一些罕見靶點也能監測到,會更有利于治療策略的制定。然而,panel 越大,出報告的時間就越久,價格越高。如果因為檢測時間耽誤治療就得不償失,因此,臨床醫生需要有一定的篩選。 哪些人群值得進行基因檢測? 所有含腺癌成分的 NSCLC 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我們常常需要看三個方面: 一看療效:一、二、三代 TKI 的療效是逐漸提升的(前提是無進展生存) 二看價格:跟療效同步,一二三代藥物的價格也是相應提升的 三看副作用:與一代 TKI 相比,三代的皮疹和腹瀉的發生率更低,但是三代較一代的貧血、白細胞下降、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應更多見。 思考 如果用一線的 TKI ,進展以后檢測出 T790M 突變,二線能夠用到奧希替尼,患者的總生存時間(OS)會延長。但實際上,一線用一代 TKI 后發生 T790M 突變的患者,最終有希望用到奧西替尼的不到 50% ,這樣就會造成一種遺憾。 因此,我們常常推薦將三代 TKI 放在第一線,而且,一代+三代的 OS 未必長于三代+化療/其他治療
那如何進行藥物選擇?拿最常見的 EGFR 突變進行舉例: